全球计算联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成员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全球计算联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成员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2025-11-13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球计算联盟GCC

2025年11月7日,全球计算联盟(GCC)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EI DG)第一次成员全体会议在深圳成功召开,这标志着具身智能产发委正式成立。此次会议不仅是对具身智能技术路径与产业未来前景的深入探讨,也是积极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凝聚发展共识,促进跨界合作,共同迈出推动具身智能全球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步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大湾区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代表们,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锚定“十五五”新赛道 指引具身智能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这一战略部署与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我们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为会议致辞,他表示,具身智能的发展,是一个软硬一体、跨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感知、决策、控制各环节的协同突破,更需要通过统一的标准和协议,打破数据孤岛与技术壁垒。从“聪明的大脑”到“灵巧的双手”,其间还横亘着一定的技术鸿沟,这正是新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的必要性和长期价值所在。于院士对具身智能产发委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强调应进一步将战略指引切实转化为行动自觉,将思想碰撞有效落实为创新实践,期待委员会能在未来着力推进三方面工作:

(1)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具身智能大脑大模型研发,突破多模态融合感知、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瓶颈。

(2)构建标准体系:从基础共性标准入手,逐步建立覆盖产品性能、应用场景和安全规范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3)促进生态繁荣:通过组织产业论坛、技术交流等活动,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作网络。

开启新篇章 擎画具身智能平台化、开放式产业蓝图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成员全体会议方案》、《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工作条例》,为具身智能产发委的规范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

  • 曾  鹏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 汤立波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
  • 王  烽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 雷  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 钱电生    安谋科技(Arm China)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 何健飞    大湾区大学产业教授

在顺利完成表决与选举程序后,具身智能产发委正式扬帆起航,开启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新当选的管理委员会领导成员齐聚一堂,从时代机遇、国家战略与产业使命的高度,分享了委员会成立的深刻见解与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

曾鹏:中科院沈自所高度关注未来高技术产业化,特别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针对以往工业自动化领域存在的封闭、分散问题(如“七国八制”),我们亟需构建平台化、开放的产业生态,以推动技术广泛扩散与市场发展。具身智能产发委的成立符合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旨在打通从终端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到上层计算与人工智能软件的产业链,形成从芯片、软件到系统的完整生态。中科院沈自所将大力投入资源支持组织发展,期待与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落地与产业发展。

汤立波:信息通信技术是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新工业网络等信通院重点技术方向与“具身智能”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以往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点状”分布、协同不足等问题,具身智能产发委的成立为构建一体化产业生态提供了关键平台,将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具身智能”技术、标准与应用的快速发展,信通院将充分发挥在技术标准与产业推广等方面的职能,与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相关工作,加速推动“具身智能”的技术整合与产业迭代。

王烽:基于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与战略定位,华为的核心目标并非直接研制机器人终端产品,而是致力于打造开放、赋能的“平台”与“使能平台”,通过先进的云服务与技术能力支持机器人、AI等领域的公司与研究者高效开发产品,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华为将积极配合具身智能产发委的各项工作,推进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与生态共建,助力实现从底层硬件、软件平台到上层应用的产业链整合,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钱电生:产发委成立时机恰当,能在产业标准尚未统一、发展路径多元的初期发挥引领作用。安谋科技作为合资公司,将重点投入机器人软件平台,并与华为等伙伴在云端与终端协同,支持机器人产业安全与发展。目前安谋科技正在筹备成立软件平台工作组,计划于2026年初推动相关文件评审工作,期待为委员会贡献力量。

解云鹏(代雷波):通信作为智能主体与AI落地的重要基础,能实现感知与执行的闭环,提升多智能体、终端、算法与云端算力的协同效率,并为工业、医疗、家居等场景提供低时延、高可靠互联。中国电信主要关注“具身智能”中的通信支撑能力,后续我们将结合具体场景,推动通信技术在“具身智能”中发挥更大作用。

何健飞:“具身智能”契合我国老龄化陪护与劳动力替代需求,且在智能制造与软硬件结合方面具有全球独特优势。大湾区大学作为新兴高校正在机器人集群通信与开源机器人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与产业工作。当前产业在机器人本体、技术路线等方面尚未收敛,正是委员会推动标准与生态建设的契机。我们愿与各方共同探索这一重要领域,逐步厘清方向并做出贡献。

汇集产业力量,共建具身智能新生态

具身智能产发委希望汇聚机器人本体制造、控制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通信、软件、人机交互、AI大模型、行业集成应用等具身智能全链资源,通过技术研究、标准共建、生态协同、示范推广等,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合作平台,从而加速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智慧城市、服务消费、物流配送、电力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曾所在会上系统性地阐述了具身智能产发委的战略定位、愿景目标、重点工作及实施路径,期望通过阶段性的目标和具体务实的工作组设置,确保具身智能产发委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性,有效夯实从愿景到行动的实践根基,加速“具身智能”从关键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产业落地,引领具身智能相关技术/产业走向规模化与国际化。

本次会议上,还审议通过了工业具身智能应用与标准化、具身智能体通信网络、标准与测试三个工作组的立项汇报。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禹代表工业具身智能应用与标准化工作组汇报相关工作。他谈到,工作组将聚焦工业制造这一核心战场,致力于破解当前具身智能技术“尚未收敛、落地困难”的产业瓶颈。后续工作组团队将携手各方,通过构建技术标准、打造示范应用、共建产业生态,全力推动智能技术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为中国智能制造生态的全球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电信研究院解云鹏代表具身智能体通信网络工作组汇报相关工作。他表示,随着智能体规模向千亿级迈进,通信网络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作组将聚焦智能体间的协同需求,重点攻关高端网络架构、高效通信协议及全域安全监管机制,旨在构建一个能支撑海量智能体高效、可靠、安全互联的新型网络环境,为具身智能的普及提供核心支撑。


中国信通院主任工程师于青民代表标准与测试工作组汇报相关工作。她指出“标准缺失”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痛点。工作组将以“以标准强产业、以评测促发展”为使命,从“一软一硬”(仿真平台与机器人本体)两端发力,推动关键标准制定与测试验证,致力于打通从数据、模型到本体的产业闭环,为整个行业构建可信、高效的发展基石。

此外,来自和利时科技集团、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华科技、深圳市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国讯芯微(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凌犀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经纬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维泛智能、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的代表纷纷发言,共同畅谈具身智能落地实践与未来发展。

本次会议描绘了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生态共建为路径的宏伟蓝图,这无疑将对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具身智能产发委将致力于汇聚“产学研用”各方资源,聚焦推进产业共识、构建标准与认证、打造生态体系、促进产业推广四大方向,引领具身智能技术发展,促进具身智能落地实践,构建开放、协同、繁荣的具身智能产业新生态。

独行未必快,众行必然远。欢迎加入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委员会,共探具身智能新未来。

联系咨询

  • 孙老师:13910146695  sunning@gccorg.com
  • 曹老师:18910809311  caoyinping@gcc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