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机密计算第二平面论坛8月2日在京举办:共探技术前沿,赋能产业发展
2025-08-06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球计算联盟GCC
2025 年 8 月 2 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全球计算联盟(GCC)机密计算专委会、CCF容错计算专委会、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华为战略研究院、华为可信领域科学家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5机密计算第二平面论坛” 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机密计算的产业前沿、学术前沿以及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机密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开场与特邀报告:擘画机密计算发展蓝图
论坛于上午9:00开始,GCC机密计算专委会专家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为论坛致开场辞,他强调了机密计算在数据安全保护与实现自主可控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谈到了机密计算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测信道攻击、性能损耗、信任点放哪里、生态系统构建等。他鼓励年轻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不畏困难、共同推进机密计算技术与产业发展。同时他认为GCC机密计算专委会和CCF胡杨林基金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合作,促进机密计算生态繁荣。

GCC机密计算专委会主任姚相振介绍了机密计算专委会工作进展,介绍了专委会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展示了该专委会近一年来在机密计算标准制定及推动标准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专委会在促进机密计算生态发展及国际合作上取得的成果。

IEEE Fellow Gang QU带来了题为《On Confidential Computing: Lessons Learned from Hardware Security Research》的报告,从硬件安全的角度分享了什么是机密计算?它来源于哪里?未来将如何发展?
机密计算产业前沿: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机密计算产业前沿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机密计算在产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抖音集团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吴烨介绍了Jeddak AICC 机密计算与安全应用,展示了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机密计算的创新应用;
华为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金意儿讲解了机密计算测评标准进展,为产业界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方向。
海光解决方案专家张宇飞介绍了海光机密计算技术 CSV 架构,展示了国产芯片在机密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
蚂蚁密算集团的刘双分享了HyperGPU:基于通用硬件的大模型隐私保护方案,为人工智能与机密计算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Linaro数据中心集团技术负责人赵帅介绍了ARM机密计算架构(CCA)最新开源进展,推动了开源生态在机密计算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秦宇分享了机密计算弹性协同信任根技术,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计算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绿盟科技集团解决方案中心总工程师李永松介绍了基于可证明安全的可信数据空间创新与实践,展示了机密计算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

机密计算学术前沿:探索未知,引领未来
下午的机密计算学术前沿环节,南湖实验室的张磊介绍了机密计算框架与应用,介绍了机密计算在知识产权保护,AI模型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复旦大学的韩伟力分享了Garnet: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数据共享和利用;南方科技大学的张锋巍探讨了异构机密计算安全体系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边松介绍了机密区块链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这些学术报告展现了机密计算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指明了方向。

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助力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在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环节,CCF容错计算专委会副主任沈海华and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李超分别致辞,强调了胡杨林基金在支持可信计算领域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沈海华教授说:胡杨树即“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胡杨林精神象征着坚韧、希望与奉献。希望我们的青年学者在胡杨林精神的感召下,在胡杨林基金的支持下取得更多成果。
胡杨林基金由华为面向泛计算领域设立,通过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合作,搭建产学合作平台,连接产业实践与学术科研问题,支持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开展与产业结合的前沿科研工作。胡杨林可信计算专项用于支持我国可信计算、可信执行环境、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可信计算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构建;培养可信计算与网络空间安全人才;促进我国可信计算和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及其生态的繁荣; 促进校企合作、技术成果转化。
华为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金意儿回顾了历年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并介绍了 2025年的项目情况。最后,2024胡杨林基金获得者进行了 poster 展示,展示了他们在可信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

论坛闭幕: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本次论坛通过多个环节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机密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机密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世界贡献力量。未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机密计算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联系方式 : huijing@gccorg.com.